首页 > ESG > 正文
共建ESG生态|陈锋:热闹背后的困境与破局
发表时间:2025-03-18 17:00:47来源:社会责任

过去几年,“ESG”如同一场“风暴”席卷商业世界。评级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论坛颁奖络绎不绝,企业报告动辄百页,AI更让“ESG叙事”触手可及,但掀开这层华丽幕布,背后仍有企业公开鼓励29小时的“自愿加班”,招聘要求反复强调“仅限男性”或“35岁以下”,制药工厂伪造监测数据排放污水,企业海外工厂员工生活环境恶劣……

热闹与荒诞共生,理想与现实角力。当ESG从“选修课”变成“必答题”,我们需要追问:这场“风暴”,究竟是商业向善的觉醒,还是又一轮功利主义的狂欢?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ESG真正落地,让更多利益相关方获得实在的好处?

本期专题,我们专访了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专家成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陈锋,讨论ESG热闹背后的困境和破解之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热闹之下,根基不牢

南方周末:这两年关注ESG的政策和机构增多,增加了ESG领域的活跃度,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陈锋:对行业而言是好事,能够增加ESG研究和实践的广泛性,从业者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当前ESG发展存在“表面繁荣,落地不足”的问题,热闹之下,根基不牢。

环境保护虽有进步,但绿色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用经济利益换取环境效益的行为。供应链管理上,倾向于低价者优先,而非全面考虑供应商ESG表现,缺乏系统性的ESG评审机制。公司治理层面,ESG的实际地位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对战略影响有限;ESG报告更多停留于披露、表态。员工很多基础权益未能落实,如8小时工作制、年龄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等,仍存在通过压榨员工身体、时间达到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现象。

问题核心在于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当前,虽然道德层面倡导可持续发展和ESG,但缺乏系统、透明且可执行的新规则来支撑这一理念实际落地。

一些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没有充分考虑其经营的负外部性,把这些负担转向社会,让个人、环境、社会去承担,不仅没有受到惩治,反而因此获得超额收益。一些政策导向上,仍有侧重于通过筑底竞争快速推动特定行业发展以获取国际竞争力的倾向,甚至不惜牺牲劳动者权益和环境效益。这些是ESG仍在表层没有落地的根本原因。

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89743?source=133&source_1=1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徐豪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