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在此大背景下,社会对慈善事业提出了更多期待,但目前对于大额捐赠人和企业家的系统化慈善专业教育、项目交流和伙伴关系建设、专业管理人才赋能等方面仍在积极探索之中。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严骏表示:“这不仅是一个社会资源流动、重塑资本使命的时代,更是一个公益慈善专业人才的共富时代。”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也提出,未来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经济建设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同时也需要大批高质量的公益慈善专业化人才、胸怀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企业家,去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挑战,用公益方法论解决社会问题。
培养公益人才,行动力是“终极目标”。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认为,“光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在他看来,公益是发动集体智慧和整体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重要的是把更多的“公益心”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公益行”,变成一个可以系统执行的计划。
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益人才
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公益人才发展状况研究报告》,随着社会慈善事业的深化发展,公益人才的现状出现了较多可喜的变化,如越来越多年轻人与企业背景从业人员的加入,商业思维与模式的融入,志愿者的专业化等,这些都有利于公益人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
其中,高校作为公益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益行业专业人才稀缺的现象。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公益慈善的伟大事业中来,需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要着眼于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的链接、东西方智慧的碰撞和启发、商业与公益的跨界创新与融合,通过在全社会弘扬公益精神、培养公益素养等多措并举,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挥作用的障碍。
据了解,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作为中国首家独立注册的公益学院,于2015年由瑞·达利欧、比尔·盖茨、牛根生、何巧女、叶庆均等五位中美慈善家联合倡议成立。
通过教育培养专业公益人才,教育的“宽度”尤为重要。由于人才是各个行业都需要的,因此公益人才需遍及教育、健康、养老、儿童、环保、扶贫、艺术等诸多慈善领域。例如在企业界,中国内地首批签署“捐赠誓言”的女企业家、深圳市海云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游忠惠便是其中之一,她不断在公益领域深造学习,并于前不久宣布加入比尔·盖茨与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计划;在公益领域内部,亦有长期扎根偏远地区从事大学生资助、困境儿童一对一帮扶工作,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的凉山州玛薇社工发展中心总干事金珺。
此外,专业公益人才也需要在认知“高度”上有所体现,即本身具有对公益深刻独到的见解,这在论及行业未来趋势时格外能够凸显。例如十分行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市京泰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虹认为:“未来的公益一定是多元的,无论是资助型、运营型还是混合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造福社会。”
不论是“宽度”还是“高度”,社会责任的培育都是底线。马蔚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像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这样的高校,应秉承发起人意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求索,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培养有理想、有激情、有勇气、有作为的善财领导者和高级公益管理人才。”
化公益热情为公益产品
如果说社会责任是公益教育的使命,那么由教育到行动、从理念至实践可以说是公益教育的最终目的。
近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2021年度毕业典礼在北京和深圳两地线上线下同时举行,GPL全球善财领导力项目的21位同学、EMP国际慈善管理的99位同学正式毕业。在毕业这个节点,让专业公益人才从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力变得十分紧迫。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道,这一转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实现。学生在校期间产出“行动计划”一直是EMP国际慈善管理的教学特色。作为 EMP 必修课,“行动计划”跨越融合不同课程的学习,通过规划、实施和梳理公益项目,让个人或团队的公益兴趣和想法落地生根,通过发掘公益慈善需要,从而制定引领公益慈善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好的实践正是将公益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公益产品。例如,北京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康复服务中心创始人张军茹小组的“行动计划”获得一致好评,该计划针对16岁以上的自闭症青年,聚焦于缺乏职业教育、就业、社区自主服务的社会症结,试图培养自闭症青年的绘画能力,力争把自闭症青年的培训、就业和融入社会集合到一起。南京安讯科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饶翔和深圳市致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俞锦的“行动计划”则是以大数据破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人工智能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化热情为产品,还需要多方联动共同努力。据记者了解,为凝聚政府、高校、社会和市场等多方力量,搭建中国公益慈善教育合作交流平台,2021年,公益学院与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等首批40家院校联合发起《关于共同推动中国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的倡议》,围绕“夯实学科基础、培养专业人才、推广慈善通识、促进交流共享、弘扬慈善文化、拓展国际视野、协同社会发展”等七个方面,推动中国院校公益慈善教育发展进程。并基于自身使命和时代课题,创新打造GSE全球社会企业家项目,引进日内瓦大学可持续资产与财富管理金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全球商业领导力和强大社会创造力、拥有远大愿景和社会企业家精神,兼具高端学术水准的卓越社会企业家,激发他们为可持续发展投入企业家特有的精神与智慧。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4-12-25)
-
(2024-12-18)
-
(2024-12-11)
-
(2024-12-04)
-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