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2024方志讲堂第五期走进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姚伟钧做客,讲述武汉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特点。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姚伟钧做客方志讲堂。图片来源: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讲座中,姚伟钧介绍了武汉“居中、得水、多元、自然”的区位与生态优势,探究武汉“道法自然、风貌多元、吴头楚尾、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阐述武汉文化的定位与趋势。
市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吴明堂向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文学院赠书。图片来源: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活动现场,市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吴明堂向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文学院赠送《方志讲堂集萃》《武汉年鉴》等31册书籍,目的在于通过本次赠书与讲座活动,拉进方志文化与高校师生的距离,推动方志文化在校园中传播,让广大师生知晓武汉、了解武汉,从而热爱武汉。
武汉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是一座自然而然形成的城市
“武汉是一座依山傍水,自然而然形成的城市。”姚伟钧介绍,城市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武汉亦是如此,坐拥长江、汉江交汇之利,兼具江湖纵横的自然禀赋,丰富的水资源赋予了武汉独特的魅力与活力。武汉的水域总面积约2217.6平方千米,如果从空中俯视武汉地区,武汉不是在大山上,也不是在草原中,而是呈现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象,众多的湖泊像一面面镜子嵌在三镇,形成武汉独特的水格局。
方志讲堂活动现场。图片来源:长江网记者王海 摄
据史料记载,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北入江,把今汉阳与汉口切开,汉口沿汉水以北形成汉正街,这里船民与商贾云集,清初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
沿着改道的汉水,众多商户紧贴着码头发展形成了汉正街,又自南向北有了长堤街、中山大道;而向东的长江边也延伸出了沿江大道、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姚伟钧认为,武汉城市的格局,较少政治的痕迹,更多自然的作用,无数代武汉人在无形中创造出了武汉这样一座大城市。同时,因汉水入江口变迁而形成的武汉三镇,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
如果把武汉与北京、西安、南京、开封这样的历史名城相比较,不难发现,武汉没有中轴线,没有宫殿、钟鼓楼、朱雀大街,也没有大城墙。“武汉这座城,没有过多的人为雕琢,大气磅礴,浑然天成。这也是武汉文化‘道法自然’特征的成因。”姚伟钧说。
武汉文化“海纳百川”,孕育出武汉人的“天生江湖气魄”
“武汉有大江大河,地域辽阔,俗称大武汉,这表明武汉人大气大爽,有包容性,五湖四海的人在此汇聚成一个大家庭。”姚伟钧认为,武汉处在中国的中心位置,长江、汉水、铁路、公路使武汉向全国敞开,开阔的平原地形使武汉更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文化影响,感受全国的“东南西北风”,因此武汉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特征。
也就是说,从文化内容看,武汉文化是多元的、杂合的。这一特征也体现在饮食风格上:四川的麻、江浙的甜、陕豫的涮烤、广东的清淡、江汉平原的三蒸都汇聚于武汉,姚伟钧用“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合四方”来形容武汉的饮食特点。
“武汉文化不封闭,不紧凑,在开放中兼容包收”,这种文化特征也孕育了如今武汉人的性格特征。姚伟钧表示,武汉文化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看起来没有个性、没有确定的特色,“而这种模糊性、无特点性,正是武汉文化的特征”。因此从总体气质而言,武汉人具有南方人的灵巧、北方人的豁达、东方人的机敏、西方人的厚朴,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外来文化,没有很深的“城府”,不掩饰、不排外、不小气、不结帮,快言快语,有天生的江湖气魄。
武汉要扩大视野,担负起全面展示长江文化的重任
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千年文脉生生不息,武汉正成为展示长江文化的大舞台。“中国南方最大河是长江,长江中段在武汉。长江流域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主脉,武汉正处于中游,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长江文化的一个核心区。”姚伟钧认为,武汉文化是长江文化的一部分,海纳百川、融合包容等,是二者共同的特征。
“所以武汉一定要扩大视野,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当中,担负起全面展示长江文化的重任。”姚伟钧建议,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武汉要走在整个长江文化的前列,在充分体现武汉特色的同时,展示长江全流域的文化,打造一个不仅有武汉、湖北的文化,更包含了整个长江文化的场所。
对于武汉文化与长江文化的进一步赓续,姚伟钧说,长江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文化,武汉要不断创新,积极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引领长江的文化”。
以道法自然为精神内核,尽显本真之韵;以三镇文化为鲜明板块,展现多元风貌;以吴头楚尾文化为深厚底蕴,传承历史文脉;以海纳百川为博大胸襟,包容万象文化;以率先迈入近代化为辉煌篇章,彰显时代骄傲;以拓展生态文明为涅槃重生,铸就绿色未来……姚伟钧总结道:武汉文化定位不断在调适,越来越高大上。
据悉,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坚定城市文化自信,市地方志办与长江日报联合打造“方志讲堂·传承武汉城市文化基因”系列讲座活动,旨在延续城市文明探源主线,充分挖掘弘扬长江文化内涵,深入研究长江文化的起源特质和发展脉络,以长江文化为本底,以武汉特色资源为依托,突出长江文化与武汉地方文化的交融,续写长江文脉的丰富内涵,打造长江文化的传播平台,为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先行示范区建设贡献方志力量。
http://hbwh.wenming.cn/zxzh/202411/t20241126_8735483.html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4-11-28)
-
(2024-11-27)
-
(2024-11-26)
-
(2024-11-25)
-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