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我想去心悦小课堂讲讲励志历史故事,分享有趣的历史人物,让小朋友们爱上历史……”4年前,江海心悦在江苏省“梦想改造+”关爱计划中帮扶的小冰,已成长为一名大学生,如今也是“江海心悦”的一名志愿者。
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委社会工作部、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的2024年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揭晓,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海心悦”团队从全省68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这是继2023年之后,该团队二度斩获此类项目金奖。
江海心悦健康公益中心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2021年3月,作为第一批公益组织入选共青团江苏省委“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聚焦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功中标很多公益创投项目和企业的捐赠,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坚守初心,搭建儿童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实践平台
2019年12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秦欣悦在学院关心和帮助下,作为法人注册成立了江海心悦健康公益中心,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志愿服务。谈及初心,秦欣悦对当年暑假在陕西汉中开展的“健康扶贫青春行”社会实践感触尤为深刻,她记得临别时,孩子们拉着手,依依不舍地告别,问什么时候再来。“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不仅需要健康科普,更需要被关爱被呵护。”秦欣悦说。
2020年2月,团队在南通五山小学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中,发现小垚性格孤僻、攻击性强。班主任介绍,小垚是家里的老大,平时父母的精力和关爱偏向老二。团队成员李政一在访谈中发现,二孩政策放开后,家里老大和老二年龄差普遍较大,父母无意地忽视、不公平的对待等情况都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021年寒假期间,团队对全国5个省1个自治区17个城市42个学校共3583名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二孩家庭的长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针对二孩家庭及多孩家庭的长子女心理健康困境,公益中心开发包括认识自我、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系列心悦小课程,并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乔杰、邬堂春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崔丽娟等专家指导。
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表示,“江海心悦”团队始终坚持公益育人初心,搭建志愿服务的实践平台与资源,鼓励大学生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儿童心理健康公益服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推动大学生公益精神培养,实现受助对象和帮扶学生的共同成长,同向同行。
服务困境儿童,打造“123江海心悦模式”
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戚雅婷,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心理健康读本,开发心悦小课堂的系列产品录制视频线上推广,获得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二等奖。团队还通过家长课堂、沙龙等,传授科学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021年3月,“江海心悦健康公益中心”作为第一批公益组织入选江苏省团省委“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开始聚焦因父母无力监护或家庭监护缺失的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江海心悦在心悦小课堂的基础上,打造了“123江海心悦模式”,即针对困境儿童开发了一对一精准帮扶干预流程,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融合推广心悦小课堂品牌,形成了以志愿者驱动、家校社三方联动的公益服务推广模式。201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朱文迪负责困境儿童项目,她经常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困境儿童家庭,开展心理咨询、学业辅导、兴趣开发、关爱陪伴等系列活动,个性化精准帮扶,改善困境儿童心理状况。
江海心悦还与全国的社区、学校、政府等联合共建心悦“梦想空间”,面向社会招募义工,为每一个“梦想空间”配备1名专职心理咨询师、2名社会工作者和活动志愿者。据统计,近两年,团队深入走访困境儿童家庭186户,开展一对一帮扶900余次、团体辅导活动357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30218小时。干预前后的对比调查显示,超过90%的儿童自信心显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以赛促学,科创竞赛助推公益育人新模式
江海心悦指导教师高月霞、陈碧君介绍,江海心悦一直坚持科创育人与公益育人融合理念,整合校地资源搭建多维平台,建立公益科创项目转化平台,为学生的项目提供从创意到产品服务再到市场推广的一站式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责任担当,培养敢闯会创的时代创新人才。
成立六年来,江海心悦志愿服务覆盖全国15个省、139个市,共惠及3567个家庭,累计服务人次超过80000人。志愿服务被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多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团队曾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金奖、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全国铜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业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秦欣悦研究生毕业后,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但志愿服务已经融入她的生命。她感慨道:“比赛的磨砺铸就了我们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更在我们心中播下了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火种,让我们在职业生涯中面对挑战时无所畏惧,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团队中协同作战,共创佳绩。同时,深入社会的志愿服务经历,不仅点燃了我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更成为了我提升沟通技巧、优化服务质量的宝贵课堂。它们共同塑造了我,让我在服务患者、推动医学进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从容。”
李政一目前在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说:“在江海心悦的经历转化成其科研创新不竭动力,发表了论文,获得南京医科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作为劳环卫专业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他还推动“党建+科研创新”相融互促,带领支部制作了相关健康科普作品,获得第九届江苏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二等奖。
戚雅婷目前就读于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二年级,主持2024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一项。她说:“科创竞赛经历,为其培养科研学术兴趣、加强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成功保研本校研究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2024年刚毕业的朱文迪,目前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继续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和学校卫生的相关研究。在她看来,行远而不改初衷,庆幸一直都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继续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和学校卫生研究领域坚定地走下去,为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研究生期间参与的一项大型儿童心理健康追踪队列研究中,她能够迅速运用本科及竞赛所学,高效地完成数据收集与初步分析工作。
江海心悦健康公益中心搭建公益实践服务平台,坚持公益育人初心,探索科创育人+公益实践育人新模式,将公益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系统嵌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激发大学生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热情,聚焦“三全育人”,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敢闯会创的青年创新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和智慧。(顾璟)
http://js.news.cn/20250107/7a75eeba90c842aabd8b454ca27750aa/c.html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5-01-22)
-
(2025-01-15)
-
(2025-01-08)
-
(2024-12-25)
-
(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