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 > 正文
为登山队员喝彩 珠峰登顶意义大不同——专访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
发表时间:2020-05-28 14:50:12来源:新华网

27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在第一时间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他为登山队员们不畏艰辛、永不放弃的登山精神喝彩,更为登山运动和我国高程测量科考工作的紧密结合而骄傲。

2020珠峰登顶意义大不同

曾于1988年登顶珠峰的李致新指出,2020年登顶珠峰和以往有所不同,有三重特殊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次登山活动,最重要的是和国家科考工作紧密结合。虽然中国登山队在1975年和2005年也做过登山测量工作,但今年我们和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联手重测珠峰高度,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现代科技的发展,先进仪器和大数据的研发应用为我们更加准确地测量珠峰提供了条件,让我们可以更准确、更科学地向世人展示测量结果,也让我们对珠峰有更加深刻清晰的认知。”

“中国登山队以后会在攀登高峰的过程中继续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密切合作,对新科技、新产品、新材料等方面做出新探索,做出登山人应有的贡献。”

1960年5月25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队员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世界之巅,同时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夙愿,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的壮举。此后,英勇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们一次次完成国家任务,继承发扬登山精神。

“今年正好是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60周年之际,让这一次登顶珠峰意义非凡。”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全世界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然而攀登者的脚步却没有因此停止。“在这样特殊的困难时期,我们如期进行珠峰高程测量工作,更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李致新说。

登山精神薪火相传

“作为一名老登山人,我要祝贺今天登顶的队员们,为他们骄傲自豪,他们战狂风、踏冰雪、胜严寒,克服了这么多困难,最终成功登顶。我衷心希望队员们圆满完成测量任务,安全返回。”

“年轻的登山队员再一次诠释了我国老一辈登山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李致新欣慰地说。

李致新表示,今年登顶珠峰困难重重,经过了三次冲顶,才于27日取得成功。“前两次是因为雪大和风大,大家的体力和情绪受到了一定影响。这一次他们同样遇到了大风的阻挠和考验。”

25日,队员们从海拔7028米的C1营地出发时就是大风,行进至海拔7500米大风口时风力加大,导致队员们无法正常攀登,只能趴在路线上慢慢前进。抵达海拔7790米的C2营地之后,队员们在大风中花了一个小时也没能把帐篷搭起来,只能抱起石头趴着躲避大风。好不容易在风的间歇中搭起了帐篷,晚上还要担心帐篷被大风吹走或撕裂,只能三个人挤一顶帐篷,手抓着帐篷杆坐着休息,还要一晚上出来几次加固帐篷,但是顶峰测量仪器始终被队员们用心保护。

“在雪崩随时发生的情况下,修路队员和测量登山队员们依然继续行军,就是为了赶上27日的攻顶窗口期,那天晚上,有些队员差点要放弃了,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登顶只是珠峰高程测量的一部分,第一步是登顶,第二步是顶峰测量,只有这样才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最终攻顶的8位珠峰测量登山队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和洛桑顿珠来不及庆祝,就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天线。13时30分,他们完成峰顶测量工作开始下撤。150分钟,他们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最新纪录。

“中国登山运动自从开创以来,共有24位勇士长眠于雪山,还有一些登山运动员冻伤致残。登山前辈们当年历经的艰险远非我们现在所能想象,今天我们的年轻一代用实际行动向前辈们致敬,这对我们是鼓舞,我们坚信登山精神能够在新时期薪火相传。”李致新说。

成功登顶珠峰后的思考

李致新认为,成功登顶珠峰对中国登山工作来说是很好的促进,中国登山运动已经从最初相对单一的高山探险科考,发展到现在的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从登山分离出来的攀岩运动已经成为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们不仅在高山探险上继续为国争光,奥运赛场上也要争金夺银。攀岩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面临着新的使命和任务。”

此外,户外运动、滑雪登山、越野登山等一系列的山地户外运动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亮点和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骨干力量。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每个登山人都要继续坚持和传承登山精神,发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为实现伟大祖国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对我们每一个登山行业的工作者都是鼓舞和鞭策。”李致新说。

责任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