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 > 正文
中国美术馆推出“水路西东”宋跃林作品展
发表时间:2020-12-11 13:18:43来源:文旅中国

12月9日,“水路西东——宋跃林水彩·水墨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80余件作品呈现了宋跃林从水彩到水墨、从写实到表现、从融合到创新的艺术实践与深入探索。

水路西东——宋跃林水彩·水墨作品展开幕现场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九江市人民政府、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由九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中共九江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承办。开幕当天,“宋跃林水彩•水墨作品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同期举行。

斑马线之一(水粉) 宋跃林

宋跃林1959出生于吉林市,现为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九江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其作品在绘画材料上将传统透明水彩中加入水粉、丙烯、色粉及自制的水溶性颜料,尤其是近年来加入的水墨元素,使作品显现出浓郁的东方情结。在绘画方法上,他既采用综合水彩画法,又将西方的水彩和东方的水墨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意即“水路西东”风。在绘画理念上,宋跃林运用文学“意识流”观念,减少叙述性,让作品展现出的生活多姿多彩多元的美感,将鲜明的时代气息自然流淌到观者心间。

老井·女人(水彩)宋跃林

此次展览是宋跃林艺术探索之路的一次集中展示。在审美风格上,他从早期以《老井·女人》为代表的具象写实,到在中国美术学院高研班学习时画的《绿桌子》为代表的具象表现,再到以《生日之二》《相聚之二》为代表的呈现明显东西方融合的“意识流”风格的审美,在展厅中清晰可见;在材料探讨上,既有早期的纯透明水彩,又有水彩、水粉、丙烯等水溶性颜料的综合应用,还有近年来在传统透明水彩中加入水墨元素的新尝试;在创作主题上,以庐山为母题的风景画与以东方亲情、友情为主题的人物画互为依托,形成了其艺术上并峙而立的高峰。

绿桌子(水彩) 宋跃林

“宋跃林的水彩画执著水色透明度的表现,这显现了他对水彩画审美本体的理解与把握。他的《老井·女人》《绿桌子》《绣球花》《花床单》和《西瓜红透时》等,通过天井和室内空间揭示了女性生活的勤劳、温馨和恬淡,透明的光色既显现了画家对光色变化的敏锐反应,也是那些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充满阳光感的心理象征。但宋跃林水彩画探索的可贵,并不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彩画种的特质,而在于打破这种界约,他总是把不透明的水粉乃至丙烯运用到他的水彩画面,给画面带来意外的凌乱却丰富的表现性。”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认为,宋跃林后来将对水彩水色透明度的追求转换到覆盖性强的水性色彩的表现,其更深层面的原因是艺术家对表达对象的转换,即呈现城市的真实状态。“从水彩到水粉到水墨,宋跃林的绘画总是在绘画种属的边界跳跃。这种界域的跨越,既显现了他从描绘性到表现性再到写意性的表现方法的变迁,也呈现了他不俗的艺术跨越的勇气与能力。实际上,他的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体现了艺术当代性的试验性特征,体现了哲学性思考对他表现什么与怎样表现的探索。”尚辉说。

同堂之八(丙烯) 宋跃林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陈坚看来,宋跃林的水彩画具有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作品都取材于生活,来源于日常,都是简简单单的画面,但主题温暖而深刻,形式感、绘画语言以及内容相得益彰,让人看完之后意犹未尽且思考更多。

日移华影之三(水粉) 宋跃林

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马玉玲在开幕式上表示,宋跃林是江西水彩画的杰出代表,他心智纯粹、性情笃定,具有丰盈而厚实的艺术感悟。本次展览不仅是宋跃林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江西省文化强省,加大对本土优秀文艺人才宣传、推介力度的重要举措。

如琴湖(水粉·丙烯) 宋跃林

江西省文联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叶青在研讨会上谈到,宋跃林的艺术在当下水彩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他对材料有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对水彩语言有鲜明而独特的体悟,对生活对审美有着敏锐的直觉,所以,才能在很小的场景中,形成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工认为,宋跃林是一个能思考的画家,他的作品兼具理性秩序与感性之美,画面很轻松又很深刻,能跨界也能坚守边界,在水性材料的综合应用有自己独特的体悟,他的绘画从如何去画入手解决艺术表现问题,所以,即使很日常的题材在他笔下都具备了丰富的内涵,这都得益于思考的价值。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则从英国著名水彩画家透纳、康斯太勃尔的水彩谈起,他认为宋跃林绘画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探索,不局限于传统不拘泥于成见,无论是材料的探索还是审美的趋向,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精髓,显示出了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早高峰(水墨) 宋跃林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0日。

(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