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当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去世时,他的代表作之一《第九交响曲》发表还不到三年。
1817年前后,伦敦皇家爱乐协会委托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和《第十交响曲》。到了1824年,他完成了《第九交响曲》,结尾就是耳熟能详的《欢乐颂》。
随后,贝多芬开始着手创作《第十交响曲》。但由于健康状况持续恶化,这部作品未能取得太多进展,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最终留下的只有一些音符、片段和他草草记下的零星的想法。贝多芬的乐迷和音乐学理论家始终对此感到遗憾。
然而,在贝多芬去世两个世纪后,《第十交响曲》竟被谱写完成,还进行了世界首演!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9日,德克·卡夫坦带领波恩贝多芬管弦乐团,在电视及电信论坛上进行了《第十交响曲》世界首演现场直播,吸引了全球音乐爱好者的关注,甚至有人发出感叹——贝多芬复活了吗?
01
谁续写了贝多芬的遗作?
贝多芬显然不可能重生,但科技却能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卡拉扬研究所负责人马蒂亚斯·罗德尔一直想要完成贝多芬百年前的遗憾,而他在人工智能上看到了希望。
为了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年,奥地利卡拉扬研究所的马蒂亚斯·罗德尔(Matthias Röder)博士计划组建一个跨学科团队,尝试挑战完成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这个团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人工智能(AI)团队主要由罗格斯大学艺术与AI实验室主任阿赫麦德·艾尔贾马尔(Ahmed Elgammal)教授领导,他和一群计算机科学家的任务是教会AI贝多芬的创作过程。
而音乐团队有一些著名音乐人加入,包括音乐奥地利作曲家沃尔特·沃佐瓦(Walter Werzowa)。沃佐瓦最广为流传的创作之一就是英特尔标志性的广告曲。计算音乐专家马克·戈瑟姆(Mark Gotham)则领导了转录贝多芬作品的工作。团队还包括音乐理论家罗伯特·莱文(Robert Levin),他同样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并在此之前完成了许多18世纪莫扎特和巴赫的留下的未完成作品。
简单来说,整个团队需要使用贝多芬全部作品的笔记和已完成的作品,外加《第十交响曲》的草稿,让机器学会继续创作。
02
人工智能如何“谱曲”?
想知道人工智能是如何“谱曲”的吗?浪漫悠扬的音乐背后,其实都蕴藏着无数的算法。我们所熟知的旋律重复、转调、排列、组合、回旋、奏鸣都可以被理解为单一或组合的算法。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没有一台现成的机器,只要输入那些草稿,按下按钮,就能吐出一整篇交响乐。当时,大多数可用的AI都无法将未完成的音乐继续拓展超过几秒。
团队需要想办法教会机器贝多芬的创作过程,从而突破创造性AI所能达到的极限。借助大量贝多芬的作品的训练,团队让机器学习贝多芬是如何从几小节音乐开始,煞费苦心地将它们一路谱写成激动人心的交响乐、四重奏和奏鸣曲。
音乐团队破解并转录了《第十交响曲》的草稿,并试图理解贝多芬本人的创作意图,还开发了一款“贝多芬AI”。他们以贝多芬已完成的交响乐为模板,试图拼凑出草稿的片段应该放在哪里,比如它们究竟属于哪个乐章,或者应该放在乐章中的哪个部分。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与创作”,计算机最终产出了大概200万个音符。
随后,团队中多位音乐家根据AI提供的音乐建议进行挑选、重组与拆解,反馈给计算机继续“创作”。经过无数次修正,最终一首完整的交响音乐作品诞生了。
难道人工智能能替代音乐家?
《第十交响曲》的续写,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AI的无限潜能。
其实早在19世纪,机器作曲的概念就出现了。
1951年,“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就尝试过用电脑生成音乐并录制下来。2016 年,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推出的大型歌曲和风格数据库 Flow Machines,创作出了“披头士”风格的旋律。2020年,人工智能微软小冰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音乐科技专业毕业。
基于微软的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模型以及训练,微软小冰能够根据一段文字描述或图片,在2分钟的时间里,完成配器选择、编曲及歌词创作,创作一首3分钟左右的完整歌曲。
AI不仅在创作效率上大幅度超过人类,在音乐风格的探索上,AI也更“大胆”。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媒体与艺术技术中心主任尼克·布莱恩-金斯教授谈起人工智能对音乐类型的贡献时说:
“不同类型音乐风格的混搭,是我认为的大转变。目前有研究将一种音乐的内容放到另一种音乐的风格中,同时探索三到四种不同的音乐类型。我们很难在一个有真正音乐家的工作室里尝试这些混搭,但人工智能可以很容易地尝试上百万种不同类型的组合。”
03
音乐世界里,我们如何与AI共存?
人工智能依靠运算可以实现许多人类无法想象或做到的事情,那么人工智能与人创作的差别在于哪里?
如果说人的经验和感受是人类独有的宝藏,艺术的创作在于对生命体验的情感迸发。不同于人类音乐家由灵感的唤醒,情绪的表达,通过音符与旋律抒发共通的情感,计算机的创作方式目前只能是遵循设计者的指令和数据信息进行学习和模仿。
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研究小组的负责人马蒂亚斯·罗德尔说:“如果只有计算机生成的音乐会比较枯燥、没有感情,这时就需要有人的介入进行共同创作,从众多版本中选择更适合的一版,并再将它们更好的编排起来。”
在音乐创作中,人工智能更像一个高科技工具或是共同创造者,它通过大数据再创作,能够给予音乐家新的创作灵感,并提供辅助,让人类不断找到新的方式表达自我、建立连结。
在未来,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音乐可能会被AI快速替代,而拥有独立性、创造性思维的音乐人,才能够真正用好AI,不断延续并进阶创作之路,带来更多优美、感人、共情的美妙作品。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4-12-25)
-
(2024-12-18)
-
(2024-12-11)
-
(2024-12-04)
-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