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 > 正文
【新观察】科教兴医的山西实践
发表时间:2024-12-25 14:42:20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开设科研门诊,邀请专家为本院科技工作者答疑解惑。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开设科研门诊,邀请专家为本院科技工作者答疑解惑。

12月1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省内三级医疗机构分管院长、科技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三级医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参加全省三级医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培训。具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丰富经验的知名专家授课,培训聚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的设计思路和热点领域、“国自然”申报工作的经验思考、科研思维及科研设计原则等主题,为参加培训人员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国家自然基金申报指导。这次培训也是提升我省三级医院科研能力、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着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医战略,通过加速研究型病房等支撑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科研门诊”等项目孵化器的功效、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标高水平研究等多项举措,加快建设高水准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建设研究型病房

构建一站式临床研究服务平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医院充分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构建一站式临床研究服务平台。 “这里是我省建立的第一家研究型病房,是在国家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系统中备案的临床试验机构,目前有30张病床。病房从去年7月建立到现在,注册的临床研究的项目数近900项。其中,一期研究100多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项目207项。”山西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晋峰告诉记者。

“一站式服务是我们最大的亮点。病房可以提供从方案设计、立项伦理审批、项目执行、过程质控到结题归档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病房承接医疗器械,包括体外诊断试剂及I—IV期药物注册临床试验项目。”马晋峰介绍,“这一管理模式也是我们整体复制了总院研究型病房的运行状况。”“从病房筹建到现在,总院的王鑫医生手把手带教,加速推进病房建设。同时,病房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也会到总院学习三个月,总院也是一对一带教。”山西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杨晓棠介绍。

“我过去是一名呼吸科医生,现在专职负责研究型病房的工作,深刻体会到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该研究型病房副主任朱海波说,“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更侧重于病人的即时治疗和护理,而临床研究则要求我们以更加系统和规范的方法来评估治疗效果、管理不良反应,并记录详细的数据以便于分析和学习。参与临床研究后,我开始用科研的思路去指导临床工作,这种能力是临床医生向研究型医生转变的重要标志。”现在,朱海波承担着病房的管理工作,涉及临床试验的设计、执行、监督等多个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研究者发起的研究项目数量在大幅增加,这将加速我们的科研转化,也给原始创新更多机会。”朱海波说。

开设科研门诊营

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积极的科研生态

参加医院开设的科研门诊,请资深流行病学专家姚天教授帮助指导,修改项目设计思路。这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博士后高耀成功申请到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秘诀”之一。 2022年11月,山医大一院开设了科研门诊,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活动咨询、个性化的科研指导和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医院科研可持续发展能力。“2021年入职时,我是药学的博士生,此前的科研训练多数是基础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缺少经验。现在我的工作方向是老年期抑郁症研究,但在实验设计方面遇到了问题。”于是,高耀来到科研门诊请姚天老师帮助,“姚老师敏锐地发现我的实验分组不符合临床实际,于是姚老师帮我分成不同的亚型。这很关键,因为最后研究结论要回归到临床工作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给了我很多启发。”

山医大一院科技处负责人刘晓东介绍,科研门诊以“预约制”和“分诊制”开展服务。医务工作者整理出科研问题,向科技处提出“预约”申请,科技处根据其问题精准匹配相关领域专家。医院专家库涵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及交叉学科等多领域人才,秉承“精准医疗”原则,进行“一对一”指导,另外还将信息化管理引入到科研门诊管理和运行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科研门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科研门诊按照不同形式,分为科研“常诊”“专诊”“急诊”和“会诊”。科研“常诊”聚焦临床研究的“多发问题”,在临床研究选题、方案设计、执行和管理、数据统计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是医院科研门诊的特色;科研“专诊”打开项目申报的“绿色通道”,在申报科研项目阶段组织各领域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以期提高申报成功率;科研“急诊”解决科研的燃眉之急;科研“会诊”着力科研的“疑难杂症”,由科技处组织相关专家入驻科室,开展阶段性指导和帮扶。2024年1月至今,科研门诊已为186人次提供咨询服务,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积极的科研生态。

以“国自然”为引领

激发医院科研发展动力

国家自然科学奖被视为衡量医院科研水平的核心指标。它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构建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文化,整合科研平台和资源,并为人才培养和激励提供支持。 2024年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共获批11项资助。“2023年9月份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会以后,我们从医院层面、科室层面和个人层面全面展开辅导工作。”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科研部部长、肿瘤中心/肿瘤学教研室主任梅齐介绍,医院每月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集体辅导,各科室也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积极联系专家进行一对一辅导。去年医院共组织了近50场辅导活动,邀请专家总数超过60位,累计辅导300余人次。

“职称晋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挂钩,比如,博士毕业获得青年项目可直接晋升副高。”在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院长刘先胜看来,政策激励是关键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申报的积极性。除了在职称晋升方面,医院还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

“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申报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梅齐介绍,一方面,鼓励申报人员积极与专家沟通,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辅导专家。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形式审查工作,确保申报材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此外,在项目评审时,有意将申报人员按照基础和临床进行了分组,并邀请了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审,从而确保了评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医院的科研能力,还培养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为医院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刘先胜说。

加强多方位部署

健全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体系

目前,省卫生健康委着力推进科教兴医建设,通过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做好科研立项工作、深化科研临床结合、发挥科教支撑作用等举措,补齐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短板,加强科技创新多方位部署,不断健全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体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方面,以学科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10个拔尖学科和50个优秀学科,形成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省市共建学科和省市县共建学科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学科布局,从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提升全省卫生健康领域科研创新能力。

在做好科研立项工作方面,分层次、抓重点落实好立项工作。重点力争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取得新突破。推动省级医院国考冲击百强优势医院榜上有名,与省科技厅联合资助培育储备国家级项目。持续加强国内外顶尖专家对我省医教研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促进三级诊疗体系,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人才队伍医疗水平。

在深化科研临床结合方面,科学谋划科研项目指南方向,从预防和临床实际出发,紧盯我省疾病谱高发病、地方病、职业病等,以解决我省人民健康需求、促进临床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外转就诊率为目标,精准把握我省卫生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需求,建立卫生健康关键科学问题指南方向并动态调整。在发挥科教支撑作用方面,统筹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发展。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波表示:“我们要努力推动科教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健康山西的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手记

以科技创新点燃卫健事业发展“新引擎”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不仅能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还能弥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不足,尤其是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面对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和需求,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已成为推动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加速“健康山西”建设的必然趋势,以科技创新点燃卫健事业发展“新引擎”已成为必然选择。

目前,我省正在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实现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和全领域布局。期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更多高水平医学科研项目的落地、更多高精尖医疗技术的应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记者秦洋 通讯员郝东亮)

http://sx.people.com.cn/n2/2024/1224/c189130-41085242.html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徐豪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