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通过爱心义卖等形式筹款,资助固阳县新城小学的贫困孩子。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夯实了“保民生”的百年之基。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内蒙古包头教育部门实施教育扶贫的庄严承诺。
我们从包头市教育局了解到,多年来,包头市从“保学”“助学”“优学”入手,聚焦控辍保学、关注特殊群体、改善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加大“结对共建”对口帮扶、加强农牧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多方面多维度拓宽教育扶贫路径,慎终如始、精准施策,补齐教育短板,贫困学生教育保障水平和农牧区教育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最初的承诺,在每一个孩子、家庭、学校的新面貌中兑现。
答好“保学”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
包头市教育部门给出的“保学”答卷是——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48人,无一人失学辍学。
对此,包钢二十五小副校长潘东感受最为直接。“我们片区内的适龄儿童,一旦有该入学却未入学的,教育部门就会要求学校上门弄清原因。我们曾几次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信息上门走访。其中发现一个孩子患脑瘫,无法入学,教育部门就会根据这一情况送学上门。”
为了扎牢义务教育有保障底线,包头市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实施方案,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辍学数据库,完善了“一递交”“两报告”“三访问”工作制度,形成了部门联动共同保学的联防联控机制。
市教育局对“内蒙古自治区控辍保学管理动态数据库”和教育部学籍网“控辍保学台账管理”数据进行集中清理,实现了以居住证为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零障碍”100%入学政策。
与此同时,统筹兼顾有效保障包头市户籍外地就读和外地户籍来包头市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不落一户、不丢一生。安置易地搬迁学生,保障就近入学接受教育。全市四个旗县区易地扶贫搬迁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3名,均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妥善安排在学校就读。
这份“保学”卷,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答好“助学”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
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原则,包头市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2015年以来,包头市共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资金13.76亿元,惠及学生70.6万人次。对国家、自治区明确的建档立卡、城乡低保、农村特困、残疾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保障资助。
如今,国贫户老刘再也不用为两个孩子上学的费用跟亲戚筹借了。“老大上大学,国家一年给1万元补助。老二上小学,学费、书费、住宿费不要不说,每年还给补1000元钱生活费。”
据了解,包头市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四免一补”资助政策。“四免”即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免收住宿费,为全市县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住校生提供“免费午餐”。“一补”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特殊教育、蒙汉双语授课学生补助生活费。寄宿小学生每年补助1000元、初中生每年补助1250元;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小学生每年补助500元、初中生每年补助625元;特殊教育学校小学寄宿生每年补助1350元,初中寄宿生每年补助1620元;蒙汉双语授课小学生每年补助2700元、初中生每年补助3150元,覆盖所有寄宿制民族学校。
考上大学和高职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生,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补助。
这份“助学”卷,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
答好“优学”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
北重一中针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图片来源:包头日报
有学上、能上学,并非包头市教育的终极目标。目前,全市188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同步增容,合理分配,校际发展差异明显缩小。
如今,来到农牧区的学校,软硬件都能让人出乎意料。
据了解,2017年以来,包头市提前两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之后,着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提档升级。
在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3个旗县42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全面改薄”工程,规划总投资21731万元,用于学校扩容改造、改善学校寄宿条件、新建室内外运动场地、补齐配足教学和生活设备。
同时,推进学校结对帮扶,市五区58所中小学与外五区旗县区116所中小学对接。推动名优教师支教,为固阳县、达茂旗、土右旗招聘乡村教师734人,特岗教师402人。推进“互联网+教育扶贫”,投入2672万元,为全市34所农村牧区学校配备36个多媒体教室,建设159个“同频互动课堂”教室,市教育局推出“名师视界”直播课堂,面向广大师生,特别是贫困农牧区学生提供了4000多课时的精品复习课,覆盖所有年级,所有学科课程。
这份“优学”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包头日报 郭燕 吴杰 安吉斯)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4-12-25)
-
(2024-12-18)
-
(2024-12-11)
-
(2024-12-04)
-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