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正文
战“疫”每日观察丨抗疫科技武器打造得如何了?
发表时间:2020-03-19 21:26:24来源: 央视新闻

  战“疫”每日观察丨抗疫科技武器打造得如何了?

  严峻疫情面前,打造我们最有力的抗疫科技武器,是迫在眉睫的重任。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就聚焦这个问题。

  根据今天(18日)国家卫健委通报:湖北新增确诊病例1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12例则均为境外输入病例。这些疫情信息要点,一方面说明国内疫情形势向好态势巩固拓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艰巨性,同时更加凸显打造抗疫科技武器的迫切性。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才能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17日的发布会在检测、药物和疫苗三个方面告诉我们抗疫科技武器打造得怎么样了。

  首先看高效检测试剂。

  随着国外的疫情形势越来越紧张,有很多国家检测已经成为疫情防控的瓶颈。这方面,我国高等学校联合相关企业开发了一系列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产品,7种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审批投入临床使用。随着国外疫情发展,在保障我国病毒检测需要的基础上,已有检测试剂走出国门。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研发的14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获得了欧盟CE认证,正式取得了进入欧盟市场的资质。中国不仅捐赠了一批试剂,也已经向意大利、英国、荷兰等十余个国家开始供货。

  其次看有效药物。

  疫情发生以来,药物研发的进展始终备受关注,因为这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武器。发布会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介绍,科研攻关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遵循老药新用的研发策略,目前在临床应用的科研攻关成果,均是经过严格安全研究和评价的药物。张新民介绍:“针对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的阻断,重点推动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和中医药,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点推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干细胞和人工肝的临床应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的进展。其中法匹拉韦已完成临床研究,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建议尽快纳入诊疗方案。”

  接着再看疫苗。

  人类与病毒抗击的过程中,疫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现阶段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总体上处于国际上的什么位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给出的答复是,目前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不会慢于国外。

  王军志指出,国内外对于疫苗的上市应用具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首先要生产出合格疫苗样品,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安全有效性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国家对于疫苗研发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法规可以遵循,这些法规和技术要求和WHO等国际上的标准是相一致的。”目前,我国正按照5种技术路线开展新冠疫苗的紧急研制。王军志表示,大部分研发团队4月能完成临床前研究,并逐步启动临床试验。其中,有团队进展更快,向国家药监局滚动递交临床试验申请材料,并且已经开展临床试验方案论证、招募志愿者等相关工作。待国家药监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批后,开始临床试验。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历史经验之谈同样适用于人类今天正在进行的这场艰苦卓绝的最新斗争。

  17日的发布会,不仅介绍了我国打造抗疫科技武器的情况,同时也详细介绍了我国积极倡导抗击疫情全球合作的情况。

  疫情发生后,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社会共同分享防控策略、技术成果。中国科研团队最早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序列。在药物筛选研发方面,中国向世界公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药物筛选结果,法匹拉韦、恢复期血浆、中药等重点药物已向发生疫情的相关国家提供。在疫苗研发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全球合作,目前中国已有多家企业或科研机构与国外开展合作,推进新冠疫苗研发。接下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同世卫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

  新冠疫情不仅是中国的挑战,也是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挑战。战胜疫情,必须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打造抗疫科技武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国际合作,使全球抗疫的最后胜利早一天到来。(洪琳)

责任编辑:益语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