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许勇翔:守正恪道 玉汝于成
发表时间:2024-11-27 15:02:16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上海民革党员精英荟萃,然而专业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并被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的却是独一位。他就是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流散文物管理处处长,古瓷器、玉器鉴定专家许勇翔。在迄今50余年的专业长路中,许勇翔以文物保护为道,以淡泊之心自持,终究也将自己打磨成了“良玉”。

时势造就的文物专家

许勇翔是具有独特历史印记的66届毕业生,高中毕业后,他便插队落户到南汇。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关于中国文物损毁严重的流言甚嚣尘上,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提高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但由于当时高考招考中止,专业人才出现断档,文物行业缺少后继力量。为了尽快补充青年文保人才队伍,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后更名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与上海博物馆合署办公)面向广大插队知识青年选拔可用之材。此时已在南汇插队工作3年的许勇翔,与其他29位青年幸运地被选拔至文物保护的后备队伍中,于1972年10月到上海博物馆报到。

文物鉴定中的许勇翔

从此,许勇翔正式开启了他50余年的文物保护工作之路,并将这个职业变成了自己一生的挚爱。

到上博报到后,文博行业的专家学者们为30位年轻同志开展了涵盖瓷器、玉器、字画、杂项等各个文物类别,包括文物鉴定、文物发掘、文物保护等方向的专业技能“集训”。前辈专家们的集中授课,为许勇翔打开了行业的大门,后来他被安排在博物馆保管部征集编目组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极重师承的工作,讲究“法由口传,理由自悟”。进入工作岗位后,许勇翔遇见了让他受益终身的老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沈令昕先生。沈老是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沈尹默之子。沈老丰厚的家学底蕴和丰富的文保经验,以及在编目工作中结合文物实物时的口传身教,助推着许勇翔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在有所师承的基础上,许勇翔过目经手了不计其数的文物珍品,日复一日“修炼”着自己文物鉴定的眼力、功力。1990年,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他获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是当时最年轻的委员之一。

以文物保护为己任

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无声地吟诵着中华文化的绵延与繁荣,同样也承载着民族情感与文化价值。在日日与文物“面对面”接触中,许勇翔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视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义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文物拍卖顺势而起。1993年,上海朵云轩敲响了解放后艺术品拍卖的第一锤,尽管起步晚,但兴起之势却蓬勃旺盛,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与之难以匹配的是,文物拍卖行业规范性政策法规及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制定相对滞后。怀揣着希望每一件文物被妥善对待,希望文物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许勇翔深入拍卖行业一线,认真调查研究,根据上位法的规定,结合国情、市情,帮助行业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办法。

随着文物市场日趋繁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物进出境成为了文物保护工作的一大重要“关隘”,快件邮包、个人携带、货物出境等都可能成为文物外流的渠道。多年来许勇翔与海关密切配合,并经常为海关、司法行政、公安等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讲授文物知识,介绍文物犯罪的案例,尽力减少文物流失和犯罪分子逃逸的可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我到浦东机场要花一个多小时,飞机也不会等人,所以通常的情况是,东西留下来了,人却走了。”

《鉴余留珍》

2008年,在文保一线奔波奋斗了30余年后,许勇翔负责编纂的文物图册《鉴余留珍》出版。书中刊载了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130余件文物珍品。除了记录文物本身,许勇翔直言,希望通过这本书,记录下那些曾为文物保护工作倾注心血、甘付赤诚、艰苦奋斗的文保工作者。他们在改革开放后,在上海口岸从事通关鉴定工作,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留在国境线内,免遭流失。将他们为保护文物所做的一切记录下来,“既是为了记录下前辈们的敬业精神,也是为了让他们的精神在年轻一代文物工作者身上继承下来,保存下去。”

为中华文化传播增添注脚

许勇翔从未因过去的成绩矜娇自傲,他的内心始终与文物事业有着越来越深的深厚的羁绊。而今在从事文物鉴定工作过程中,他又以深厚的专业积累为文化传播增添注脚。

许勇翔和女儿在科威特为萨巴赫家族鉴定玉器收藏品

2014年4月,科威特埃米尔长子、宫廷事务大臣纳赛尔·萨巴赫·艾哈迈德·萨巴赫访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亲切会见了纳赛尔一行。纳赛尔在会见时提出,希望中方派一位玉器鉴定专家前往科威特为其家族鉴定收藏的玉器收藏。不久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联系并安排许勇翔于当年10月下旬前往科威特,为萨巴赫家族鉴定玉器收藏品。在工作中,许勇翔以其专业素养,认真仔细地为科威特王室鉴定玉器收藏品,并以此为契机,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许勇翔的敬业态度和专业水准赢得纳赛尔的高度赞赏,纳赛尔随后也向李源潮副主席致函感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于当年11月,向上海博物馆致感谢函,高度肯定了许勇翔增进中科相互了解、促进双边交流与合作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许勇翔整理文物墨拓中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许勇翔在为传播文物墨拓而努力探索。墨拓作为保存珍贵文物形象的重要方式,成为记录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历史文化研究和艺术研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21年,许勇翔出版了《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汇集了他曾过眼的精美竹刻扇骨的形制纹样,一经出版便得到业界的推崇。他还向笔者透露,最近在整理玉器纹样墨拓,希望该合集能尽快出版面世。

许勇翔也始终关心着行业的发展。正如采访时他向笔者提及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并三次提交审议,字字句句都体现了他对这个行业一如既往的密切关注。他打趣道“以前是行内人,现在是行外人了”,自诩为行外人的许勇翔,又总以谈及专业时的矍铄目光,诉说着他从未懈怠过的文保信念。

回望50年来的文物工作之路,许勇翔感叹道“我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这里得以完成,我感到很宽慰、很宽慰……”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68539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