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探讨新时代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 “青少年信息技术科普丛书”线上发布
发表时间:2022-12-06 10:18:57来源:新华网

《青少年信息技术科普丛书》封面

11月28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科学中心联合举办了的新时代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研讨会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项目“青少年信息技术科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新书发布会在线上举办。原中国科技馆馆长、党委书记王渝生,北京科学中心主任何素兴,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陈海娟等嘉宾参加了活动。

今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将信息科技内容的学习正式纳入我国小学和初中生的必修课。但是,各地普及信息科技教育的基础条件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因此,相关科普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原创科普书籍的创作既能满足学生信息科技课堂学习所激发出的求知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不同地区、学校资源供给不足和条件差异所带来的数字鸿沟。为此,机械工业出版社与北京科学中心联合推出了“青少年信息技术科普丛书”,包括《神奇标签》《不再迷航》《不再神秘的区块链》《有问必答的智能搜索》和《迈向元宇宙的人机交互》五册。丛书由北京科学中心组织编写,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熊璋担任主编,由高校教师、科技馆科普教师、美术教师和中小学信息科技骨干教师等组成的编写团队历时三年多创作完成。“青少年信息技术科普丛书”入选信息科技是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发展最为迅猛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也对广大青少年的思维、学习、社交、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给他们数字化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电子产品使用过量过当、信息伦理与安全等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如何把对数码产品的好奇心的转变为探索知识的动力,培养和激发青少年探索信息科技背后秘密的兴趣,适应在线社会的使命感和从容感是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内容新、成套系、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信息技术科普图书尚比较缺乏,该丛书的创作出版有望填补此方面科普资源和内容的空白。

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科普作品创作、聚焦“四个面向”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对原创科普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科协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设立的“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获重大性选题资助。

丛书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主编林崇德和北京大学瑞声慕课讲席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李晓明等专家倾情推荐。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蔡伯根、国科大管理学院副院长田英杰、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于乃功等专家做了审读推荐。

该丛书以传播科学精神、启迪科学思想、养成数字素养为目标,旨在让青少年人群学习了解身边的前沿信息科技,围绕知识科普和技术趣味解读展开讲解。全套书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辅以情景式漫画插图,使读者能直观有趣地了解科技知识和背后的故事。

新书发布会后随之举办了新时代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研讨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北京大学瑞声慕课讲席教授李晓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丛书主编熊璋分别围绕信息科技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计算思维和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及信息时代的青少年数字素养培养等主题做了主题发言,就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少年信息科技的教育做了探讨。

尹传红以信息技术科普起源和图书创作为主线,论述了在智能社会中前沿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科普教育对青少年科技兴趣养成甚至职业选择的重要性。李晓明认为计算思维蕴含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算法思维、系统思维和网络思维,而科普教育是青少年信息科技教育中重要一环。王元卓介绍了近年来对青少年信息科技科普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他认为加强信息科技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并对国内信息科技教育进行了剖析。熊璋认为广大青少年应该具备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的数字素养与技能,要从高质量的信息科技课堂普及教育和科普资源供给等方面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21130/f7f0a79a5fa14cfdaf9a5f347f7c4006/c.html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