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县中兴乡兴胜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华在家上网直播卖货(摄于2020年5月12日)。2018年,该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宋广辉摄
“木耳是好东西,可以美容养颜,还能预防衰老,各位网友来看看我们精选的这款木耳……”黑龙江网红“笨蛋哥”李文华每天都在网上直播带货,身为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中兴乡兴胜村党支部书记,他希望从乡亲们手里收来的土特产能够大卖热卖。
越来越多的甘南干部和群众,开始通过网络电商“拓荒”,带动解决身边贫困农民的创收难题。除了让“笨蛋哥”成名的笨鸡蛋,还有木耳、蜂蜜、小米、豆油、沙棘、寒地玫瑰花等品类繁多的特色扶贫产品,经由网络电商渠道,从大兴安岭南麓的甘南农村销往全国各地。
几十年前,一批批转业军人曾在这里开垦了大片荒地,留下许多带有时代特色和美好愿景的地名:建国村、奋斗村、繁荣村、富强村、胜利村、前进村、富裕村、美满村……但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美满”,由于疾病伤残等诸多原因,这里一部分群众的生活无法和“富裕”的村名相匹配——他们陷入了贫困。
在甘南县,因病致贫的群体占贫困人口的82% 。自2015年底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甘南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精锐尽出,“亮剑”扶贫,制定了到村、到户、到人的帮扶计划,数百名党员干部离开机关,住进村子。从县级领导到基层干部,共1313名帮扶责任人,每人都要对接三至五户贫困户。全县上下齐心合力啃下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攻克一个又一个的“贫困堡垒”。三年后,甘南通过国家专项评估宣布摘帽,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76户、9617人全部脱贫。
作为该县扶贫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和一线总指挥,甘南县委书记丁泉宁不敢松懈。他深知,巩固已有的成果和防止出现新的贫困,都需要一系列的机制保障。他深信,能给历史交上答卷的扶贫模式,必须是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本地的绝对贫困问题,也能确保未来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甘南县,也必须如此。
健康扶贫:减轻就医负担,让脱贫步伐不再沉重
提起甘南,许多中国人会想到位于西部甘肃省的一个藏族自治州。而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有这样一个同名的县域。甘南县位于嫩江中游右岸的冲积平原上,有“中国向日葵之乡”的美誉,全县幅员4792平方公里,有420多万亩肥沃的耕地,养育着37万勤劳善良的甘南人民。人均耕地十亩以上的农业大县,虽不如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那样富裕,但只要不是特别懒惰的农户,一般都能解决温饱。当然,老弱病残例外。正如一位作家所讲:“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兴十四镇山湾村村民李殿山,全家3口人,其妻曹秀容患有严重的血管瘤,经过多次手术,左腿全部切除。其子李红军,2018年外出工作时遭遇车祸严重受伤,半身不遂。李红军离异多年,没有子女。65岁的李殿山只能同时照顾截肢的妻子、偏瘫的儿子。伤残和疾病让这个家庭掏空了全部积蓄,还欠下十多万元的外债。
宝山乡富海村的李振学,为了给有先天智力障碍的儿子治病,不仅花了家里所积蓄,还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几十只羊;长山乡永恒村的张军夫妇,一人患脑梗,一人患脑胶质瘤,高昂的治疗费用也让这个家庭债台高筑;查哈阳乡曙光村的李艳菊和儿子相依为命,二人都患有慢性病,仅靠出租土地勉强维持生活……
因病致病是全球普遍现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019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当天的致辞中表示,全球仍有一半人口无法获得基本卫生医疗服务,每年都有1亿人因医疗账单而陷入极端贫困。
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有贫困人口9899万,之后5年累计减贫6600万人。截至2017年底中国还有约3000万贫困人口,其中因病致贫的比例达40%。尽管简称“新农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多年,但其医保目录的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达不到百分百全覆盖,许多大病和长期慢性疾病,仍然能把一个普通的家庭摧垮。
“对绝大多数贫困户来说,医药费如同一个无底的黑洞。基础医疗支出较大的漏斗堵不住,贫困家庭就走不出贫病交加的漩涡。”甘南县委副书记吴寒介绍说,根据扶贫干部逐家入户的摸底统计,全县贫困人口中因病和因残致贫的比例,高达82%。甘南县的工作思路,是注重资源整合、统筹调配,强化大病救助、补充保险和兜底保障措施,使有限的资源向重病户、无劳动能力户倾斜。根据该县出台的健康扶贫政策,在医保目录内的费用享受100%报销,在医保目录外的费用按比例由县民政、县财政及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在费用结算后,总体报销比例达95%以上。这样一来,贫困群众的医疗支出大大减少。
“李殿山”们之所以能够进入脱贫行列,与享受到甘南县健康扶贫的政策保障有紧密的关联——县政府为他们代缴了260元/人的基本医疗保险、300元/人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以及155元/人的重大疾病兜底保险。自2016年以来,甘南县累计投入2794.4万元,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通过探索商业补充保险,贫困群众的就医负担不断减轻,脱贫的步伐不再那么沉重。
甘南县兴十四镇山湾村村民李殿山在家绑扎笤帚(摄于2020年5月12日)。老两口通过在家绑扎笤帚,每天能挣四五十块钱,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2019年9月1日山湾村成立了扶惠笤帚糜子种植合作社。 宋广辉摄
产业扶贫:发展是硬道理
初夏时节,甘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长山乡前程村二屯正在开工一个总投资8300万元的甜玉米深加工项目。该项目的落地,将带动前程村甜玉米种植5000亩,解决该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两百人以上,带动促进贫困户40户实现增收。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负面现象正得到改变,随着人才建设、思想建设、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甘南这块宝地。2020年以来,甘南吸引了8个投资项目,比较大的有德昱成肉鸡养殖项目投资16.5亿元,牧原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投资25亿元,双河2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投资5.17亿元。
甘南广大干部群众深知:发展是硬道理。经过严格的防控,年初的新冠疫情对甘南产业经济的影响并不严重。一季度,全县GDP同比增长14.1%,主要工业指标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48%。尽管中央已经多年强调不再以GDP论英雄,但甘南的经济增速依然为许多兄弟县市所羡慕。该县以产业招商为先导,做大做强县域产业,自2016年以来,新上亿元以上项目13个,总投资90亿元。飞鹤乳业、洽洽瓜子、牧原集团、首农集团、秸秆控股集团等企业纷纷在甘南加大投资,县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飞鹤乳业是甘南县的重要支柱企业。2017年6月6日,为助力甘南县精准扶贫,支持甘南县卫生事业的发展,飞鹤乳业曾向甘南县人民医院捐赠了总价值1350万元的医疗设备。(甘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甘南县洽洽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几台疫情期间新上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在高速运转。2020年一季度,甘南县经济实现逆势增长。(甘南县委宣传部供图)
正是近些年来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使甘南有一定的财力支撑,去施展一系列惠及全县的精准扶贫基本动作:比如基础设施方面的通村路网打通、屯内路面硬化、安全饮水普及和卫生环境整治,以及针对特困家庭的危房改造、教育帮扶、低保补贴和健康扶贫等。
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必须加快推进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在甘南县副县长代友谊看来,如果说健康扶贫是帮助贫困家庭在支出上“节流”,那么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资产收益扶贫和就业扶贫,就是帮助贫困家庭在收入上“开源”。
甘南县兴隆乡东兴村村民高永红创办的霁朗米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最初是一家只有三间民房改造的小型加工厂,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发展到省内较有影响力的玉米种植和粮食深加工龙头企业。该公司如今拥有一个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8座总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的库房和加工车间,14种杂粮深加工产品不仅销往内蒙古和东三省,而且远销至南方江浙等地,带动200户精准扶贫对象脱贫。高永红告诉中国网记者,公司前年新上的大豆油加工项目,每年拿出75万元资产收益,以分红的形式带动全县648户贫困户增收,同时,公司还通过招聘部分贫困户及周边群众在企业务工,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霁朗米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只是甘南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甘南县共投入涉农整合资金3.2亿元,实施生猪养殖、笨榨豆油,以及蓝腚果、甜玉米和中草药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26个,之后三年累计收益近4300万元。通过资产折股量化到村、企业租赁生产、进行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进一步实现了企业发展有保障、农民致富有门路。其中,2019年投入1.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6个,在传统资产租赁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扶贫“微工厂”等方式,扶持“扶贫车间”10个,全县贫困户直接增加收入约800万元。
为了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增收渠道,2016年以来,甘南县共投入资金233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服务176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0人。同时,依托光伏等各类产业,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霁朗米业公司新建的大型物流仓储库房(摄于2020年5月12日)。 宋广辉摄
庭院经济: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东北的人家居住环境,有“前庭后院”之称,房前为庭,屋后为院,一个普通人家的庭院,面积通常在一亩左右。
甘南发展“庭院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许多农民的庭院面积小则两亩,大则四五亩甚至十几亩。这在寸土寸金的发达地区是不可想像的。甘南庭院经济的发展,也与全县约7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也密不可分。尤其是种植类专业合作,通过引导村民带地入社,不但有效促进了村民的土地收益分红,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东阳镇东阳村解放屯的丛子荣2016年因病被纳入贫困户,他每年仅靠土地流转的3000元收入艰难地支撑家庭。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通过入户算账、分析,鼓励他发展小院种植,并帮助他购买了两个蔬菜大棚。现在凭着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丛子荣每年增收一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攒下了一定的积蓄。
中兴乡兴胜村三屯的贫困户黄庭军在自家小院里种了400棵李子树,按一棵树产出30斤,一斤赚两块钱计算,每年可增收两万多元。
近来年,甘南县大力加强发展“庭院经济”,为不便外出务工的特殊贫困群体,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庭院经济”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态。发展“庭院经济”,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
伴随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借助扶贫的东风,以及发达的电商和物流网络,甘南农村的“庭院经济”渐渐摆脱过去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态,一系列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始走出偏远东北的农家小院,进入甘南县城乃至千里之外大城市的商超货架,融入全国范围的消费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之中。
“庭院经济”的升级发展,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加持。甘南县实施“以奖代补”,对贫困户特色种植给予每亩补助80-200元,对特色养殖每头(只)补助5-500元。2019年全县共计投入补助金180.2万元,3332户受益。对于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给予“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引导其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236笔、4282.8万元。
为了加强科技扶贫与校企合作,甘南县与东北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高校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中草药、蓝靛果、树莓、桑椹、李子、黏玉米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
据统计,目前甘南县庭院种植赤芍、关防风、黄芩等中草药1.9万亩,其中贫困户2326.7亩;种植蓝靛果、树莓、桑椹等林果3569亩,其中贫困户1315亩,种植杂粮杂豆2601亩,其中贫困户697亩。“人勤地不懒,只要肯干,家庭小院也有大效益。”县扶贫办主任王志勇对这些庭院种植作物如数家珍:黄芩(两年生)每亩效益可实现2620元,赤芍(5年生)每亩效益可实现5万元,蓝靓果每亩效益可实现5000元……
统一规划、统一选种、统一种植、分户管理、专人指导、订单销售,“绿色”和“特色”农村庭院经济,走进甘南千家万户,为贫困户的脱贫,提供了相当明确、稳定的创收来源。
甘南县中兴乡兴胜村,一家贫困户庭院种植的李子树长势喜人(2020年5月12日摄)。宋广辉摄
防贫保险:从源头上筑起防范贫困的“拦水坝”
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卓有成效,2018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甘南名列黑龙江省首批脱贫摘帽县。“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工作完成之后,不能说万事大吉、一劳永逸了,我们不敢松一口气,因为接下来还有精准防贫的任务。”甘南县委书记丁泉宁说,贫困有相当复杂的因果链条,在各种不确定因素面前,已经脱贫的家庭会不会有返贫的可能,非贫困家庭会不会出现新的贫困?谁也说不准。甘南能做的,就是建立科学防贫的机制,从源头上筑起防范贫困的“拦水坝”。
由丁泉宁挂帅,甘南成立县精准防贫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对接扶贫、医保、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资源,对近三年有关数据信息及具体案例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派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实地调研,为精准防贫的工作开展,提供了科学详实、有理有据的第一手材料。
瞄准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户,抓住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甘南县分类设置精准防贫标准和程序,探索了“近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防贫机制。
曾在健康扶贫和产业扶贫方面立下大功的保险,继续发挥其现代金融手段的保障功能。从2019年8月1日开始,甘南县在全省首例实施防贫保险,采取“委托式基金管理”和“购买风险型保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防贫救助,为全县约10%的农村群众近25万人织起一张贫困线上的防护网——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在保险公司建立基金池,另按照每人10元的标准,购买风险型财产保险,保障农户在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前能够得到保险赔付。
甘南县巨宝镇巨宝村的王峰去年女儿考上大学,他既开心又犯愁,夫妻二人身体不好收入不高,孩子每年两万多元学费供起来很吃力。扶贫工作人员实地调查走访后,确认他家符合“防贫保”理赔的相关条件,向他家发放了一万多元的保险救助金,消除了这个家庭因学致贫的可能性。
平阳镇宏光村的栾作生也是“防贫保”的受益者,由于电路起火,他家的房屋受损严重,家具全部烧毁。灭火后,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时为他上报了保险理赔,十几天后栾作生就得到两万元理赔金,解决了燃眉之急。
据统计,截至目前,甘南县已实地核查防贫保险367笔,完成理赔116笔,其中因学已赔付15人,金额10.9万元;因病已赔付31人,金额51.4万元;因灾已赔付10人,金额5.4万元。防贫保险,为甘南县贫困边缘户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也给未来小康路上“无人掉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甘南县委书记丁泉宁表示:甘南能够完成脱贫的历史使命,离不开广大扶贫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从思想精神层面上讲,信念、毅力和责任心,一个都不能少,从经济层面上讲,还是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几十年发展成果带来的好家底,才有力量做这么多事情。他说,经历了扶贫攻坚的甘南干部群众,在未来“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将会更加自信。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4-12-25)
-
(2024-12-18)
-
(2024-12-11)
-
(2024-12-04)
-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