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正文
【扶贫印记】三条路径助力山村“蝶变”
发表时间:2020-11-13 11:12:01来源:光明日报

讲述人:上海援滇干部、挂任云南省牟定县副县长 王良华

2018年,我作为上海嘉定区第11批援滇干部来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工作。10多年前,我曾到云南旅游,当时美丽的七彩云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然而,当我到了对口支援的牟定,看到的却是苍凉的荒坡地、狭窄的村间道、低矮的土坯房……我暗下决心:“要做一滴水融入,不做一滴油漂浮。”

云龙村是牟定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干旱缺水,当地群众在山坡上只能种点苞谷,雨水好的年份收成还过得去,要是碰到干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是当地人口中的“种上一山坡,收成一土锅”。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只能在山坡地上作文章。我们利用上海帮扶资金,在山顶修建蓄水池、开挖机耕路、架设提水设施,引进外省种植大户,流转800亩荒山,种上了耐干旱、前景好的软籽石榴,迈出了嘉定帮扶牟定发展产业的第一步。

前不久,牟定软籽石榴获得大丰收,又大又红的石榴挂满枝头,群众不但有了增收产业,而且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他们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上海帮忙配水源,荒山变成石榴园。”

云龙村的石榴产业只是嘉定帮扶牟定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帮扶成效,我们采取“布点补短、连线为链、成片造园”的“三步走”帮扶模式,两年多来,先后在牟定实施109个沪滇项目,建成36个光伏扶贫电站,发展芦笋、中药材、软籽石榴等产业基地两万亩,培育食用菌、生猪、李子三条产业链,启动建设6000多亩的沪滇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个帮扶项目的落地,为群众脱贫致富打下基础,增添了力量,也带动全县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产业”的目标。

产业发展了,销售怎么办?我积极联系上海、北京等地企业来牟定开展消费扶贫,帮助彝家火腿在香港数码资产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在新桥镇易地搬迁安置点建成“帮扶助农”电商平台。我还尝试做直播带货,发起“消费就是扶贫、下单就是参战”的倡议。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帮助牟定腐乳、大粒蚕豆等一批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等地市场。在上海后方的大力支持下,我先后帮助牟定销售了价值1.6亿元的农特产品。

牟定的产业渐渐兴旺,然而“靠别人帮扶只能一阵子,靠自己发展才是一辈子”。我不禁问自己:“能为牟定留下点什么呢?”答案就是观念。

为帮助当地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我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自己引领”三条路径,先后选送145名干部到上海学习培训或挂职锻炼,把133名贫困学生送到上海职业学院学习深造;邀请长三角地区10多名教授送教上门,并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室;协调上海60多名医疗专家、骨干教师来牟开展面对面指导、点对点帮扶。

如今的牟定,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道路变宽、楼房变多、荒山变绿、环境变美……群众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今年10月15日,在云南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我作为沪滇扶贫协作的代表分享了在对口帮扶云南期间的典型做法和经验。“一段援滇路,一生云南情”,这是我的扶贫感悟,更是上海11批400多名援滇干部的共同心声。我们直接服务云南可能一生只有一次,但关注云南、祝福云南会一生一世。

(本报记者任鹏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