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视觉供图
周末聚会打包的3盒剩菜、已经过期4个月的大半箱牛奶、开封后受潮的早餐麦片、趁活动囤下的过量咖啡……临近春节,90后小雪给家里囤积的食品进行了一次大扫除。“不扫不知道,一扫吓一跳”,一下清理出了满满3大箱的过期、腐烂、变质食品。
“囤货一时爽,扔时心疼钱,但完全没意识到这也是在浪费食物。”小雪说,大量囤货可以带给她安全感,像这样大体量的废弃食品清理,她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在街采中发现,同小雪一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冲动消费、爱囤货,过生日脸上涂满蛋糕玩闹,甚至情绪崩溃胡吃海塞……哪些年轻人看似不经意的行为,会成为严重食品浪费的诱因?而盲盒诱导消费、大胃王直播等行为,是否会踩到反食品浪费法的红线?年轻人应树立怎样的节粮意识?日前,记者就此对年轻人进行街采,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读。
“蛋糕大战”打出了“食品浪费”
1月19日零点刚过,00后小伙梓榆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张满脸蛋糕的照片,并配文:“蛋糕上头,鸿运当头”。梓榆说,原本只是每人抹一点,意思一下,玩着玩着就成了蛋糕大战,“两个蛋糕都没怎么吃,全拿来抹了,大家都很开心”。
“这样也算食品浪费?很多小伙伴过生日时都互相抹蛋糕玩儿。”梓榆一脸不解。
“不知道”“不太了解”“这个还真不清楚”……问起是否知道反食品浪费法,不少年轻人直摇头。记者在街采中发现,反食品浪费法施行8个多月来,年轻人对这部法律知之甚少。但对其出台表示赞赏,“这给了制止食品浪费行为一个明确的风向标,会有助于引导‘新食尚’”。
“反食品浪费法是我国首次针对食品浪费出台的专项立法,为全社会和公民确立了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评价。
“凡是以不合理的方式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质量下降都是食品浪费行为。”刘俊海提醒年轻消费者,过度囤货导致商品过期、心情不好暴饮暴食、生日会上的蛋糕大战等行为都属于食品浪费,处理不当,将会触碰法律红线。
00后在校学生吴昊直言,在学校食堂,学生浪费食物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由于食堂饭菜价格便宜,一些同学有时每样都尝尝,“剩了就剩了,大都直接倒掉,这种情况在校园里比较普遍”。
90后女孩婷婷有些惭愧地说,请朋友吃饭,很少打包,就算打包,拿回去也未必吃,“打包就图个心理安慰吧”。
一段时间以来,95后青年小泽热衷观看大胃王“吃播”视频,“看着他们吃东西比较有食欲,自己的食量都跟着起来了”。但其中“假吃、催吐”等内容令他感到难以忍受,“太浪费食物了,也不诚信”。
2021年1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大胃王”音视频,把此前道德层面的软约束上升到法律层面的硬手段,以严厉打击浪费行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大型聚会浪费高达38%,是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某餐饮从业者小刘告诉记者,日常厨余垃圾中有三分之二是剩饭剩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去处理,“我们在点餐时会尽量提醒消费者,避免产生食物浪费。对于剩余饭菜,有顾客会因‘嫌麻烦、碍面子’等原因,不愿意打包带走”。
盲盒等诱导超量消费行为涉嫌违法
近日,肯德基与盲盒销售商泡泡玛特联合推出一款名为“DIMOO”的联名款盲盒套餐,引发不少年轻消费者疯狂抢购。根据这款盲盒套餐的销售规则,要想集齐整套玩偶,消费者至少需要购买6份套餐,而其中稀有隐藏款出现的概率仅为1∶72。
为此,有年轻人不惜斥资上万元,一次性购买百余份套餐;还有消费者为“求娃”而购买“代吃”服务,雇人代买代吃套餐而获得盲盒,以至于将吃不完的食物直接丢弃。
“本次盲盒事件与2021年4月的‘倒奶事件’异曲同工,都是一种畸形消费现象,应大力抵制。”刘俊海指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广告虚假宣传,或通过盲盒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大量购买超出自身需求的食品,都属于违法行为。”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其中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最高可处1万元罚款。
“再买8元可减5元;已减5元,再买11元可再减7元……”街采中,95后青年薛鹏对这样的“连环”销售很反感,一般情况下,一份单人餐外卖就足够填饱肚子,但在“去结算”的路上,他经常收到“去凑单”提醒,原本29元就能解决的一顿午饭,最终花费37.9元。
记者搜索发现,用凑单满减、津贴随机减、满额免配送费等优惠吸引消费者超额消费的手段,在外卖行业已是常规操作。在商家的诱导机制下,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凑单享受更优价格。“收到外卖后,经常会发现点多了,要么硬着头皮吃下,要么就只能扔了。”薛鹏说。
针对外卖平台诱导超量点餐的行为,《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明确规定,餐饮外卖平台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采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等方式诱导、欺骗消费者超量点餐。
“食品”也可以有联合“银行”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反食品浪费既是美德,也是智慧,更是责任义务。”刘俊海表示,反食品浪费需要社会各界凝聚共识,“企业应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对消费者的冲动行为提供善意警示和温馨提示,消费者应认真评估自身消费需求,避免过度消费。同时,监管部门对一些食品浪费较严重的企事业单位、机关食堂,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避免出现监管死角和盲区”。
刘俊海指出,一些餐饮企业为吸引用户,推出每日鲜服务,瓜果蔬菜不隔夜,牛奶面包当天产当天销,闭店时没有卖完的统统丢弃。“这是极大的食品浪费,应高度重视。”
刘俊海建议,监管部门、社会公益组织、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等可联合打造“食品银行”,打通反食品浪费“最后一公里”。对于符合安全标准的微瑕食品、临期产品可以免费或低价提供给弱势群体及有需要的个人,打造24小时全天候的跨市场、跨地域、跨产业的反食品浪费合作平台。
街采中,不少年轻人理性地给出了食品浪费的破解之道。吴昊认为,餐饮企业应适当推出“小份菜”“女生份”“半例”等规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选择。“建议鼓励消费者打包。”小泽说。95后的佳佳则提出,可以把剩饭剩菜交由统一的机构提供给流浪小动物,这也是一种社会关爱。
“反对食品浪费虽然已形成社会共识并见到成效,但浪费现象依然惊人。反对粮食浪费宣传教育迫在眉睫。”1月2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两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张占忠提出,要加大力度开展反食品浪费法宣传教育。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张占忠说,要让节约粮食宣传教育日常化,进课堂课本,进企业工厂,进千家万户,让反对粮食浪费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让遵守反食品浪费法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4-12-25)
-
(2024-12-18)
-
(2024-12-11)
-
(2024-12-04)
-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