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正文
重磅举措连发 促汽车消费火力全开
发表时间:2022-06-01 10:43:54来源:经济参考报

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5月31日一天内,多个利好汽车消费的重磅政策接连落地。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各地各部门细化政策的公布实施,以及更多符合地方实际的促消费政策的出台,汽车市场有望被最大限度激活,为消费回暖和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

支持政策集中出台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系列举措,包括加快出台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政策文件;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研究今年内对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的支持政策等。

同一天,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将于5月-12月,在山西、吉林、江苏等,选择三四线城市、县区举办若干场专场、巡展、企业活动。同时鼓励各地出台更多新能源汽车下乡支持政策,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推动农村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这些措施非常及时有力,极大增强了市场信心,对提振汽车消费意义重大。”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5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进一步表示,汽车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消费社零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关键领域。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07亿辆,超越美国居全球首位,汽车销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10%。

央地协力激活市场

“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对推动消费复苏回升、带动汽车全产业链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盛秋平介绍,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增长承压,特别是4月份汽车供给和需求出现大幅下滑,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下降31.6%,拉低当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速2.7个百分点。

他提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细化落实举措,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确保有关措施尽快落地见效,促进汽车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记者获悉,在具体举措上,商务部将从稳住增量、增加新车消费和盘活存量、扩大二手车流通两方面重点发力。其中,在新车消费方面,指导汽车流通企业用好阶段性减征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扩大新车销售规模。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在二手车流通方面,将加快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的不合理限制,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规定等。

地方上也在积极安排。近期,各地积极落实国家稳定增加汽车消费的部署,部分汽车限购地区如上海、深圳等城市增加了号牌指标数量,吉林、重庆等地出台了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便利皮卡车进城等举措。

利好有望深度释放

业界指出,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随着各项相关措施落地见效,汽车消费将持续回稳复苏,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

“汽车产业具有体量大、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影响面广、消费占比高等特点,刺激政策能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受疫情严重冲击,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刺激汽车消费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本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工具多、力度大、范围广,将有效提振汽车消费,进而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加速相关行业恢复和增长。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新一轮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集中开展,一方面将有效增强消费市场活力,加快消费市场回暖步伐,促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巩固产业升级势头,实现供给和需求的高水平匹配,畅通国内大循环。

关利欣同时指出,进一步激活汽车消费,也需要加快完善二手车回收网络,完善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和使用环境,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王文韬  审编:admin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