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直播间的粉丝越来越多,柏丽香开始了登台演出前的最后准备:稳定手机支架,调整拍摄角度和光线,不时用手整理头发和衣服……
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梁云文化大院的演艺大厅里,50岁的柏丽香在一片掌声中走上舞台,为乡亲们演唱了秦腔《斩秦英》选段,优美婉转、韵味绵长的唱腔,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
柏丽香是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宋洼村的村民,自幼酷爱秦腔。如今在当地已小有名气的柏丽香,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会来到梁云文化大院为乡亲们表演节目。最近,柏丽香还玩起了网络直播,让更多网友欣赏她的文艺演出。
“能够登上舞台并且让更多人看到自己表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要多感谢梁云和他的文化大院提供了这个机会。”柏丽香说。
柏丽香提及的梁云和他的文化大院,在当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大院既是乡亲们眼中“名人荟萃”的演艺厅,又是“藏宝众多”的博物馆,更是乡亲们时常光顾的“私家”文化大院。
民办公益性文化基地
沿着崎岖的山道,穿过枝叶的光影,一路颠簸来到了庙湾村最鲜明的文化地标——梁云文化大院。
今年67岁的梁云原本是一名木匠,曾在村子里当过多年的生产队长和致富带头人,但他却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情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艺达人。
梁云说,自己十几岁时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学拉板胡、学唱戏,现在业余爱好是拉二胡和弹琴,还酷爱祖传皮影戏的制作和演出,老伴朱彩霞则擅长剪纸、刺绣、绘画,这几年还掌握了文艺剧目自编自演的技能。
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梁云挂牌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化大院,大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演艺大厅、艺术品陈列室、娱乐室等文化活动阵地,成为当地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民办公益性文化基地。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得充实起来。”梁云说,现在文化大院的常驻演员有五六十人,演员都是来自十里八乡的村民。大院每年都会组织群众编排演出皮影、传统秦腔、眉户剧等节目,还会举办刺绣、剪纸等培训班,培育了一批农村文艺能人,丰富了村民的闲暇生活。
把大道理融化在小戏剧中
刚刚走下演艺大厅的舞台,77岁的戴天福就被记者团团围住,并即兴为大家表演了一段自己编写的快板书。已近耄耋之年,说了一辈子快板的戴天福只要拿起竹板就立马精神振奋起来。
“我们的演出是接地气的,一定要让乡亲们听得懂看得懂。”作为梁云文化大院的“台柱子”之一,戴天福自创的快板书在乡亲中很受欢迎。多年来,只要看到国家有重要政策颁布,他就会通过自编自演快板书向周边的乡亲们宣国家新政策。
除了柏丽香、戴天福,这个隐藏于村落的文化大院里还有不少“身怀绝技”的草根艺人,他们能歌善舞,吹拉弹唱不在话下,更多的人还会结合最新的国家政策和老百姓实际生活自编自演,亲身体验戏剧创作和演出的快乐,这样的文化节目不仅让老百姓倍感亲切,也让古老村落迸发出新的生机。
“把大道理融化在小戏剧中”,这是梁云多年来一直所坚持的创作理念,自开办以来,文化大院也带给村庄意想不到却又实实在在的变化。
“以前村里有赌博的、喝酒闹事的、说闲话的,但自从有了文化大院,这些不好的现象都消失了。”梁云说。
把好物件留给后辈儿孙
走进梁云文化大院的艺术品陈列室,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间面积不大的陈列室内收藏了不同年代的农耕用具,传统手工制作的瓦塑、剪纸、刺绣、皮影等实物300多件。
在梁云看来,文化大院不仅要有贴近农民生活的文化演出,还应该展出一些能够反应农耕历史文明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展品。为了收集这些展品,他和老伴曾挨家挨户去收购,几乎把周边村子转了个遍。
2013年,梁云文化大院设立了宁夏第一家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展出了反映西海固地区传统农耕生产生活的农具等物品350件,先后被自治区命名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保护传承基地”“皮影文化传承基地”和“原州区刺绣艺术培训基地”。
“这些展品有着极高的传承价值,应该好好保护留给后辈儿孙看。”梁云说。
文化大院不仅活跃了农村文化,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短短几年间,农村文化大院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大批草根艺人活跃在广大农村。据宁夏固原原州区宣传部副部长母广玲介绍,目前当地已经涌现出120多个文化大院,79个民间演出团体,1000多名草根艺人。其中,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大院有50多个,覆盖各乡镇和街道,参演人员达5000余人,这些文化大院成了当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记者 王群 马学礼 兰德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5-01-15)
-
(2025-01-08)
-
(2024-12-25)
-
(2024-12-18)
-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