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将有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建设效果导向评价机制,加快构建客观公正的科技分类评价体系。迈向科技强国,必须重构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科技评价体系。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始终坚持的一条主线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良性循环。“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评议机制,扭转学术功利化倾向,不再一刀切地将论文、专利等量化指标与资源配置、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直接挂钩,而是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制度,将包括同行评议在内的多维度学术评价结果作为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的认定基础。完善科技评价体系,长远来看需要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客观公平的同行评议机制和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
完善科研诚信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约束惩罚。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除了发挥舆论力量,更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约束和惩罚。一是完善受理举报、核查事实和惩罚处理工作机制,落实各环节责任主体,明确调查处理规则,让科研诚信建设从口头落到实地。二是在项目立项管理、职称评审等工作中,加强科研失信黑名单建设和使用。三是加快推进科研诚信信息化建设,促进科研诚信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同时,也不应忽略对科研单位的约束。一是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独立调查机制,避免科研单位内部利益捆绑、相互包庇、“大事化小”倾向。二是强化法人责任,对屡次出现甚至组织化的学术不端行为,以削减财政拨款、限制项目申报等方式对法人单位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加强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术团体诚信建设,发挥学术团体自律自净功能。
加强战略引领布局,注重关键领域科技战略储备。针对关键公益性研究和前瞻性基础研究等成果见效慢、经济效益不突出的领域,需要加强长远战略布局,提高经费支持的连续性,让科研人员坐得起冷板凳。对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生态环境等关乎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的公益性研究及其他关键基础研究领域,可筛选一批战略意义重大的研究方向,整合相关科研体系,围绕首席科学家打造稳定的研究团队。
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循证管理决策水平。一是加强政府循证管理决策制度化建设,促进信息共通共享,提高政府决策民主性、科学性和时效性。二是加强专家决策系统建设,构建专业全面、信息丰富、水平高超的专家系统。三是加强相关单位科技智库建设,提高科研人员决策服务意识和决策咨询水平。
坚持“去行政化”改革,营造公平透明的学术生态。科研管理去行政化关键是要弱化行政力量对科研人员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力量,共同营造公平透明、开放合作的学术生态。一是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审、绩效管理等方面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减少其后顾之忧。二是大力提升企业科研平台水平,促进科研人才向企业流动,为科研人员事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三是精简各类行政主导的奖励、人才称号等荣誉,并给予更多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竞争的机会,推动各类荣誉回归本身意义。四是促进各类学术组织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帮助规范并提升学术共同体主导的人才、成果评价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作者:熊绍员,系江西省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研究员)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在线(域名:GYZX.NET.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GYZX.NET.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GYZX.NET.CN”。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GYZX.NET.CN)”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在线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
-
(2025-01-15)
-
(2025-01-08)
-
(2024-12-25)
-
(2024-12-18)
-
(2024-12-11)